top of page

海外兒童中文識字「粒粒皆辛苦」,如何「精明選擇」?

海外學習中文--識字閱讀策略:三大精明選擇關鍵,三分鐘篩選出高效識字目標。


很多時,家長都會購買識字書籍及繪本故事引導孩子學習識字,然而書籍再簡單,字量也還是會超越兒童每次所能夠接收的數量,漫漫長路,兒童識字可以從廣泛閱讀中自由汲取養分,而家長只需每次花數分數考慮以下三大要素,亦可快速地為孩子選擇有助持續學習的漢字作為學習起步點。


一.文字的耐用力

腦袋字詞庫的建構並非一朝一夕,而輸入了的文字需要經常被提取應用,才會成為深層記憶。對於由零開始的初學者,在語境較貧乏的海外環境,如果所學習的詞彙能配合日常生活,更有利於家長刻意營造應用的機會,讓學習者提取記憶,提升學習動機及滿足感。此外,與孩子生活連結的文字也會有較高的耐用力,例如孩子對「牛」字會比「馬」字深刻,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日常接觸與牛有關的事物較馬多,潛意識會讓他更快記下「牛」字,而日常提及與牛有關的事物時,亦有機會提取腦中的「牛」字回憶。因此,當孩子學習有關「太空」及「環保」主題的知識內容時,並不建議學習有關的字詞作為初學起步,除非孩子表現出極濃厚的興趣。


二.文字的親和力

幼童的生活體驗與其語言發展的能力息息相關,幼兒先對某些事物和情感建立了概念,才會有有動機和能力去學習用以表達該意思的文字,如學習「開心」、「傷心」和「害怕」,會較學習「不安」及「恨」等較複雜的情感詞彙容易萬倍。因此,家長為孩子選擇學習詞彙時,首要考慮幼兒對詞義本身的理解程度,而不是筆畫數量,有時結構複雜的文字,如「龜」,因為造型鮮明,孩子反而很快便能記認了。

由於海外幼兒只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所以不建議讓孩子仍在學習中文的起步階段,便透過中文學習新知識及概念,因為這樣子他需要消化新的知識概念並同步建立語言系統,最後可能兩樣也學不好。假設孩子未能分辨不同的顏色,較理想的處理是先等待他透過母語學習顏色的分類,再應用中文重溫概念作鞏固。


三.文字的構字力

思考題:假如這星期的睡前故事內容包含了以下八個簡單生字,作為家長,我們會先教他學習選項A還是選項B的詞語呢?

A.「車」、「我」、「有」、「手」

B.「刀」、「明」、「土」、「山」

大家是用甚麼準則作為考慮條件?其實很多家傳户曉的語文教材及圖書系列,都是集中選用大量的高使用頻率及高構字力的文字創作,設計一系列可讓學習者不斷溫故知新的文章,所謂「高使用頻率」,顧名思義就是經常會被使用於日常文句中的文字,而「構字力」的意思就是文字能夠配上生字以組成更多新詞語的能力。而我們也可參考這個準則為初學者精選一至兩個高使用頻率及高構字力的生字作為每次的學習重點,同步引導孩子留意一些已學的常用字作隨機重溫,只要累積學習六、七個高使用頻率及高構字力的文字,孩子便已能夠閱讀短句、再累積一段短時間,也就能夠閱讀短篇章了。至於上題的選項A.「車」、「我」、「有」、「手」,雖然看似筆畫較多,而且當中的「我」和「有」也較B.的文字選項抽象,但學習者只要透過讀物集中學會了這四個字,很快便可以把它們延伸至「我是」、「我有」、「我在」、「小手」、「小朋友」、「汽車」、「玩具車」等不同組合詞的、句、篇,反之,如果我們只選教大量B.選項系列的「刀」、「明」、「土」、「山」等等看似較易的字詞,由於它們可構成的詞、句相對較少,構成句式的能力亦低,那就是為什麼有些家長覺得幾經辛苦的教與學,最終也像永遠只陷於識字的第一階段中。有關高頻漢字的統計數據,大家可參考香港大學建構的「粵語審音配字庫」網站」。


總結:

在先天語境不足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在選擇學習目標上考慮到生字在耐力、親和力及構字力三方面的條件,絕對能夠輔助海外學習者更有效地將每天所習得的第二語言快速積累,並能夠快速進行簡單應用,提升學習動機和意義。




Comments


bottom of page